從無聲到有聲,從黑白到彩色,從膠片到數位,電影在技術迭代中不斷重塑藝術邊界。如今,虛擬實境技術以多維度交互式沉浸體驗,讓觀眾「走進」電影建構的平行時空成為可能。
國家電影局日前發布《關於促進虛擬實境電影有序發展的通知》,透過開拓影院虛擬電影放映空間、鼓勵各方力量積極探索虛擬實境電影技術研發、完善從劇本備案到公映許可的全流程監管等措施,為產業注入規範化動能。
當富有歷史年代感的場景在虛擬空間中纖毫畢現,當科幻奇觀突破銀幕維度,將為中國電影注入怎樣的新動能?
虛擬實境可以建立和體驗的電腦仿真虛擬世界,使用者可透過自然的人機互動,與數位環境中的物件進行互動,並相互影響,從而使使用者產生身歷其境的逼真體驗。
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高新技術研究處副處長王萃介紹,國家高度重視虛擬實境技術,隨著科技發展,傳統上不同的內容產品形態在底層技術層面上已經打通,電影領域是虛擬實境技術最重要、最具有產業前景的應用場景之一。
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高新技術研究處副處長 王萃:這種採用虛擬實境技術製作、頭戴式顯示設備等虛擬實境終端,在影院放映的虛擬實境電影,具有比較強的臨場感和沉浸感,並且能夠為觀眾提供和內容的互動,所以對於觀眾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視聽體驗。
《通知》定義的虛擬實境電影,是綜合運用虛擬實境技術製作和觀看、用於電影院等固定放映場所公開放映的新形態電影。王萃表示,《通知》還提出了對虛擬實境電影的有序發展所提供的支持和保障。
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高新技術研究處副處長 王萃:一方面是為虛擬實境電影提供政策的支持,就是虛擬實境電影它可以參與電影行業在製作放映以及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應用方面的資助扶持和獎勵。第二個就是透過電影的備案和審查程序,透過我們逐步地制定完善一些相關的技術規範,能夠保障虛擬實境電影的視聽品質和觀影體驗。第三個就是電影現有的製作發行的產業體系,著作權保護的技術體系,發展的政策體系和高水準的創作製作的人才隊伍,可以為虛擬實境技術的未來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。
由於虛擬實境電影與常規電影在技術、形式、流程等方面均具有較大區別,為契合虛擬實境產業良性、健康、有序發展需要,保障我國虛擬實境電影規範健全完善,急需建立虛擬實境電影相關技術標準,為虛擬實境電影製作、播映、管理提供依據。王萃告訴記者,今年 2 月,國家電影局面向社會征求通用技術規範意見。那麼,技術標準的制定可能會從哪些維度考量呢?
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高新技術研究處副處長 王萃:包括通用技術規範、內容製作、頭戴式顯示設備,渲染播放軟體、場地這 5 個部分。這 5 個部分它既包含製作放映各個環節的技術規範,也包含對虛擬實境電影最終呈現效果的技術要求,這樣能夠確保各個環節能夠良好地相互配合,保證觀眾能夠獲得比較良好的視聽體驗,同時也為虛擬實境電影的製作放映研發提供技術指南和規範。目前這些技術規範的第一部分《虛擬實境電影 第 1 部分:通用技術規範》已經完成了征求意見,其他各個部分技術規範也正在制定的過程中,未來電影行業會將這些技術規範上升為電影行業標準。
《通知》聚焦於促進和扶持內容和技術都處於較好水平、能夠達到「電影」標準的優秀虛擬實境內容作品。目的是做大增量,不涉及文旅景區、文博場館內或商業綜合體內展陳的虛擬實境「沉浸體驗展」等現有的各種業態,僅針對想要作為「電影」、在電影院等固定放映場所公開放映的虛擬實境內容產品。
此外,通知還指出,鼓勵各電影有關單位和社會力量積極探索虛擬實境電影技術研發、創作生產和發行放映等領域。支持虛擬實境電影產業鏈企業持續提升技術水平和創作能力,倡導在虛擬實境電影宣傳發行、結算分帳、傳輸監管等方面嘗試融合創新。